李世民是位很宽容的皇帝,但说他对手下的武将完全没提防,这也未必,只不过李世民太过耀眼,让很多人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危险。李世民手下的武将们大多也是聪明人,程咬金装傻充愣自保,李靖前半生没少干蠢事,也没少碰壁,好在关键的时候跟对了人,虽然在战场上依旧无敌,但性子早就磨平了,相比之下,尉迟敬德变得老实则是经历了一个被动的过程。
很多人都希望做一个明白人,但真要做到这一点却十分困难,李泌就很有天赋,他一直清楚自己的位置,明白自己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这种一直能审时度势的人,真的很少有;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个明白人,但他是在经历了生活的挫折后,终于认清了自己,才逐渐觉悟的;尉迟敬德这一类,则是因为外界压力,不得不明白的,不然他多半不会有好下场。
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能成功,尉迟敬德是有大功的。在《新唐书》中记载,太子李建成进宫时,被埋伏在玄武门的李世民举弓射杀,“隐太子死,敬德领骑七十趋玄武门。王马逸,坠林下,元吉将夺弓窘王,敬德驰叱之,元吉走,遂射杀之”。后来论功行赏,唐太宗赐尉迟敬德绢万匹,“齐王府财币器物,封其全邸,尽赐敬德”。
在中国历史上,当功臣不容易。功劳大了,功高震主怕被皇帝惦记;功臣如果居功自傲,早晚要被清算;另外,恩宠不可能一直存在,皇帝在不同时期需要的人也是不同的,老本吃光了,谁还会念着你的情,也因此功臣常常不得善终。
尉迟敬德是个武将,人很耿直,还很自负,他就是那种居功自傲的人,《旧唐书》记载“负其功,每见无忌、玄龄、如晦等短长,必面折廷辩,由是与执政不平。三年,出为襄州都督。”可见尉迟敬德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,一直在消耗自己的功绩,甚至连李世民都不那么尊重了,李世民只能将他外放到襄州。
贞观六年,李世民设宴款待群臣,和大家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,尉迟敬德也回来了,他也许是想起自己曾经陪伴李世民在战场上浴血奋战,又在玄武门政变中立下赫赫战功,他往四下一看,又不由觉得心中失落,他很不服气,自己的座位竟然不是最靠近李世民的,他质问坐在自己前面的大臣:“你有什么功劳?凭什么坐在我前面?”
坐在尉迟敬德后面的是李道宗,李世民的堂弟,他看到尉迟敬德发酒疯,就连忙起来劝解。哪想到尉迟敬德喝酒喝高了,觉得自己很没面子,挥拳就向李道宗打去,差点把李道宗的一只眼睛打瞎。李世民看在眼中,心中十分不悦,宴会也只能提前结束了。
李世民一向宽容,事后,他找来尉迟敬德想和他谈谈心,随意提起了淮阴侯韩信:“朕览汉史,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,意常尤之。及居大位以来,常欲保全功臣,令子孙无绝。然卿居官辄犯宪法,方知韩、彭夷戮,非汉祖之愆。国家大事,唯赏与罚,非分之恩,不可数行,勉自谨饬,无贻后悔也。(《旧唐书》)”可以说这是李世民给尉迟敬德很直接的警告了!
从这之后,尉迟敬德开始在家闲居,“修饬池台,奏清商乐以自奉养,不交通宾客,凡十六年,年七十四,以病终,朝廷恩礼甚厚”。尉迟敬德也是遇上了一位好老板,不但给他机会,还亲自教他当个明白人,换作是赵光义,朱元璋,他想看到第二天的太阳都难,不过李世民和尉迟敬德都是特例,有些时候,即便有机会,有人也未必愿意当个明白人。#历史人物##历史故事##历史杂谈#
图一李世民,图二尉迟敬德